座机:028-874-35325
手机:134-3895-8552


2024-07-24 20:04:29 家具工程案例

“626”禁毒宣传 省戒毒局“先锋笃行”队、贵州省安顺强制隔离戒毒所在天眼新闻进行特别报道

  为进一步推进新时代禁毒人民战争,切实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禁毒工作的安排部署,贵州省戒毒管理局成立12支“先锋笃行”禁毒戒毒宣传队,面向社会开展禁毒宣传教育,提升群众识毒、防毒、拒毒意识,为打赢新时代禁毒人民战争发挥好贵州司法戒毒力量。

  当前,禁毒宣传教育工作面临的外部环境和内在要求发生了深刻变化,深入做好“抓前端、治未病”势在必行。

  作为全国第一支进驻高职院校专门进行毒品预防教育和心理健康辅导的队伍,清镇职教城工作站自2023年5月入驻贵州装备制造职业学院以来,认真落实“关口前移,预防为先,重点针对青少年等群体深入开展毒品预防宣传教育,在全社会形成自觉毒品的浓厚氛围”精神,针对当下预防犯罪和麻精药物滥用的工作方向,勇于创新,大胆探索,发掘年轻人沟通特点,在清镇职教城大力招募禁毒志愿者3200余人,先后在清镇职教城8所院校建立禁毒宣传大队。

  禁毒宣传大队在省戒毒管理局的指导下,利用课余时间自行在学生群体当中开展禁毒常识分享会、禁毒影片观赏会、禁毒知识讲堂、禁毒主题班会等一系列活动;用志愿者的行动影响其他学生,扩毒志愿者队伍,进而完成毒品预防教育覆盖职教城片区的工作任务;进企业、社区、乡村、学校,普及法律知识;联络公益组织,长期资助失孤儿童,助力他们健康成长;帮助偏远地区贫困学校解决急需的教学设备和改造学生食堂,为留守儿童带去社会的关爱。

  截至2024年4月,累计帮扶困难群众和家庭4次16人,帮助一所小学改建学生食堂、添置就餐桌椅,为该校老师购买办公用的打印机、教材和文体活动用品;捐助资金4万3千余元。

  省戒毒管理局专门为禁毒戒毒宣传队量身定做了培训和辅导课程。不仅对志愿者和需求者进行心理健康辅导,还组织志愿者队伍参加贵州省羽毛球超级联赛,进一步扩毒宣传的社会影响力;联系场地和老师,指导志愿者根据节点特征编排丰富的禁毒宣传节目;组织志愿者拍摄禁毒宣传短视频,向广大青少年讲解乱服乱用麻精药品的危害,知晓特殊药品管理条例;与中国民主同盟贵州省委进行合作,一同推动“黄丝带”活动的进度,帮助“两社”人员进行职业技能教育培训;参与贵州装备制造职业学院禁毒基地的建设,帮助院方完成基地设计,目前,该禁毒基地已经开工建设。

  1年来,禁毒戒毒宣传队组织并且开展线余人;利用多种渠道为学生开展毒品预防教育10万人次,心理健康教育6次,参与人数1600余人,实际做到了“筑牢禁毒防线 守护绿色青春”的承诺。

  省戒毒管理局禁毒戒毒宣传队充分的发挥戒毒专业优势,主动延伸工作职能,当好禁毒知识研究员、解剖员和禁毒宣传传播员。在禁毒宣传教育工作中,做到明确责任,充分认识开展禁毒宣传教育的现实意义;发挥专业优势,持续加强禁毒宣传教育工作;逐步的提升水平,切实增强禁毒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下一步,省戒毒管理局“先锋笃行”禁毒戒毒宣传队将持续勇担毒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新使命,续写贵州司法行政戒毒答卷,奋力谱写新时代贵州毒品之治新篇章。

  为不断适应戒毒工作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探索更加严密、细致、规范、科学的教育矫正方法,充分的发挥司法行政强制隔离戒毒所职能作用,近年来,贵州省安顺强制隔离戒毒所(以下简称“省安顺所”)坚持以人为本,着力提升科学戒毒的能力和水平,持之以恒推动戒毒工作规范化建设。

  随着全国统一的司法行政戒毒工作基本模式深入推动,现已发展为“塑型”向“铸魂”的重要过渡阶段。省安顺所立足主责主业,积极发挥戒毒阵地职能作用,切实将基本模式“三化”建设与成效性、创新性相结合,强化与科研院校合作,探索优秀地域民间传统文化与戒毒相融合的矫正新技术、新方法,探索优秀地域民间传统文化与禁毒宣传的社会融合属性,彰显场所文化特色,为禁毒社会治理贡献司法行政戒毒力量。

  刘某18岁时,开始染上毒瘾。原本小康生活的他,不但花光了所有积蓄,父母的养老金也被他“吸”掉。于是,他走上了“以贩养吸”的不归路。2020年,刘某因贩卖毒品罪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目前正在贵州省忠庄监狱服刑改造。

  刘某现年48岁,30年期间,他不是没有想过戒毒,但因心瘾难戒,加之多年的毒品吸食,身体已有严重的损害,故无法戒断。如刘某这般情况的群体,正是需要心理引导与辅导的重点对象。

  攻心才能治本。基于案例分析,省安顺所不断丰富完善矫正方式和手段,在多方向中选取可行性实验项目,在反复试验、论证的基础上,确定探索将具有本土特色的“安顺地戏”融入戒毒工作。

  安顺地戏是安顺市地方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其历史悠远长久,群众接受度高。 省安顺所结合地戏特点,集思想教育、艺术教育、康复训练、爱国主义教育四类九要素,针对戒毒人员的文化程度、体质、自身特长、兴趣爱好、参与意愿等,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地戏教学。

  2022年,省安顺所创新开设地戏心理剧工作坊,推出“安顺地戏表达性艺术治疗”,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在国际SSCI专业期刊上。 通过挖掘展现和演绎传播地戏文化中人性的真善美,教化引导戒毒人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育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言行操守,帮助戒毒人员坚定戒毒决心,重塑生活信心。

  截至目前,场所内常态化开展地戏心理剧工作坊15期,已有200余人接受地戏心理矫治。 经数据对比,参加地戏心理剧矫治的戒毒人员,在领悟社会支持、抗复吸、抗抑郁等心理品质上都有很大提升。

  省安顺所与科研院校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设计结构化的训练活动,每次“围读”后,根据设定剧情提出相关联问题,供参与者讨论与分享。戒毒人员敞开心扉,各抒己见,在民警与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再深化对角色和故事逻辑的理解。

  他们走进情绪与人物,开发身体语言完成角色训练,进行声音训练……他们积极主动接受戒治,实现了在舞台上自由地行走:

  “一开始我不知道想演什么角色,但是我对地戏很感兴趣,排练得很认真。我没有想到会让我当主演。”

  “里面的角色和我的经历太像了,每次表演的时候,我觉得我都是本色出演。 这一个角色最后成功开了一家店铺,我对以后回到社会也有了信心。 ”

  省安顺所地戏心理矫治充分的利用团体社会支持这一关键因素,通过工作坊和地戏排演等形式,提升戒毒人员的人际交往能力,改善其社会支持系统,来提升其回归社会的信心;此外,地戏心理矫治还能锻炼戒毒人员的情绪表达和调节能力,有助于降低如抑郁、焦虑和自卑等不积极的情绪;通过地戏的学习、排练和表演,戒毒人员还能在现实环境中感受到如骄傲、忠诚、勇敢和成就等人生体验。

  通过多角度的干预方式,地戏心理矫治最终能够有效地降低戒毒人员为逃避不积极的情绪,而寻求复吸行为的可能性,通过提升其自我力量和积极应对现实环境的能力,成功解决“心瘾”难题。

  目前,省安顺所联合贵州省师范大学共同创编了《心安之战》《迷途知返》《春暖花开》三部地戏心理情景剧,其科研项目《以安顺“地戏”为依托的心理剧在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中的应用及效果研究》还被贵州省戒毒管理局评为2023年贵州省优势戒治项目; 课题研究报告《非遗民间传统文化与表达性艺术治疗在戒毒人员心理矫治中的融合与应用》荣获国际中华心理健康与核心素养教育研究会颁发的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

  预防为先,筑牢禁毒思想防线月,由省戒毒管理局、省戒毒协会、省戒毒管理局心理矫治实验室、省安顺所共同策划出版发行的《源于非遗地戏的吸毒人员心理矫治探究》专著正式出版,该项目在中国心理学会2023临床与咨询心理学学术大会上交流后,得到了评审专家高度认可。

  该书一经推出,便引起行业内广泛关注。 《源于非遗地戏的吸毒人员心理矫治探究》为探寻戒治工作与民间传统文化结合的创新形式提供了充足的理论依照,特别是在“专地融合”工作中,地戏剧目演绎成为群众关注对象,因此,在禁毒戒毒宣传上,专地工作不断推陈出新、各有探索,涌现出了许多禁毒戒毒宣传精品。

  省安顺所与安顺市禁毒办联合建立“安顺市社区戒毒社区康复服务指导中心”“安顺市社区矫正教育基地”,运用“安顺地戏”文化外延,依托专干力量,以“安顺地戏”表现元素,编排群众喜闻乐见的地戏禁毒教育剧目《戒毒铁卫除烟瘴》。本剧结合禁毒工作实际改编唱词,做到文化与职责相辅相成,教育与娱乐融为一体,民间传统文化与戒毒创新相得益彰,让群众观剧时,充分接受禁毒新知识,丰富了禁毒宣传形式。

  2022年6月,省安顺所融合采用“安顺地戏”英雄人物元素创作了漫画绘本《小顺猎毒记》,以诙谐幽默的漫画和语言,叙述学生安小顺在获得英雄人物“关羽”“张飞”的力量后,与魔王“壳壳”展开了一系列较量并最终获胜的故事。 该书设计穿插于故事情节中的毒品知识彩蛋,画面生动、配色活泼,在提升中小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增强了青少年群体识毒、防毒、拒毒的能力。 目前,已出版发行的三期《小顺猎毒记》均被国家禁毒办等官方平台做连载推广,第四期正在创作中。

  省安顺所致力于建立更加科学、规范、有效的戒治新方法,下一步,将以“扬文化、润心灵、树品牌、促发展”为主线,积极探索场所戒治文化品牌创建,努力答好“吸毒人员心瘾难根除、后续照管症结难破解、禁毒预防教育难入心”等问题,推动戒毒工作社会化融合发展。